当前位置:首页 |
|
农村地区防疫救治如何做到“关口前移”?如何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救治能力?权威解答 |
|||||
|
|||||
1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司、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负责同志及有关专家、基层代表出席发布会,介绍农村地区疫情防控有关情况。敬请关注本期发布会热点问答! 加快构筑基层保健康防线 农村、社区是疫情防控的一道重要关口,是保障群众健康的最后一公里。我国农村地域广、人口多、人均医疗资源相对不足。随着春节的临近,人员流动加大,返乡人员增多,更加需要做好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 党中央、国务院时刻牵挂着广大农民朋友们的健康,要求围绕“保健康,防重症”,突出重点人群管理,有序疏导诊疗需求,分类、分层、分级提供健康服务。 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作用,加强对农村地区医疗机构支持;照顾好老年人、孕产妇、留守儿童等重点人群,做好健康监测,畅通转诊绿色通道;提供便利服务,加快推进农村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加快构筑基层保健康防线。 为保障“乙类乙管”总体方案及配套措施于1月8日顺利实施,近期,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向全国各地派出了15个指导组,督促指导做好准备工作。此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农村疫情防控好的经验做法,有的强化分级诊疗,有的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有的加强重点人群摸底和服务保障。对于这些好经验、好做法,我们将进一步推广。 农村地区防疫如何做到“关口前移”? 目前,“关口前移”是我们城乡基层疫情防控的重点工作。根据目前疫情防控的形势,为发挥好基层“网底”的作用,1月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了《关于做好新冠重点人群动态服务和“关口前移”工作的通知》,要求对重点人群要“早发现、早识别、早干预、早转诊”,预防和减少新冠重症的发生,提出了12条工作内容,特别强调要进一步筑牢织密基层的“保健网”,加强重点人群动态管理和基层发热门诊的建设,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药品、设备配备到位,必要的药品器械要直达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目前,全国98.7%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开设了发热诊室,基层发热门诊诊疗量占比超过全国发热门诊的60%以上。对需要转诊的,及时向亚定点医院、定点医院或者上级医院转诊,充分发挥了基层医疗机构第一道防线作用。 农村地区要做到“关口前移”,核心是落实“早发现、早识别、早干预、早转诊”,具体来讲,“早发现”主要是对65岁以上的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重点人群进行一对一包保联系,每周联系服务不少于2次,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置。“早识别”就是要加强对这些重点人群的健康监测,对可能出现的一些情况,比如有些基础病的并发症、新冠重症风险的苗头和倾向性症状出现以后,要及时识别,及时给予指导和转诊。“早干预”,就是在基层要配备必要的氧疗设备,如氧气袋、氧气瓶、制氧机,还要配备便携式的指夹、脉搏式血氧仪监测血氧,发现异常情况,迅速给予吸氧和相应的药物治疗,同时结合实际及时转诊。“早转诊”就是发现了需要转诊的,要及时转到上级医院接受治疗。这“四早”就是做到“关口前移”的重要工作。 此外,我们还通过加强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加快中医药配备使用,特别是要落实医联体(医共体)对基层的指导,包括巡诊、派驻等等,提高基层诊疗能力,防止轻症向重症或者危重症的发展。 如何充分发挥“五级书记”抓农村疫情防控责任体系的作用? 《加强当前农村地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的决策部署,由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和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联合印发的,印发时间是去年的12月30日。这个工作方案明确要求,“五级书记”要像抓脱贫攻坚一样抓农村地区的疫情防控。要建立包保制度,省统筹、市调度、县乡村抓落实,层层压实责任。基层党组织要切实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把疫情防控各项措施落实到村到户。 为了落实落细农村地区疫情防控的责任,工作方案还分别明确了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的具体要求,其中要求省级党委和政府对本地区农村疫情防控工作负总责,根据疫情形势,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制定政策措施。市级党委和政府负责本区域内农村疫情防控工作的部署安排,督促检查。县级党委和政府要承担起主体责任,主要负责人要靠前指挥,抓好农村地区疫情防控,特别是要抓紧补齐农村地区疫情防控中的短板和弱项。乡镇、村要具体落实好疫情防控中的组织、动员、协调、宣传、引导等责任要求,确保各项工作能够进村入户。工作方案还特别强调,要强化责任追究,对工作不力、失职渎职的,要严肃追责问责。 此外,为抓好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工作方案对建立相应工作机制也提出了要求,由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会同中组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民政部、财政部、国家卫健委、国家疾控局等单位,成立了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工作专班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下开展工作,重点是发挥责任落实、政策协同、基层动员等方面的作用。目前,各级也在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机制。 怎样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救治能力? 第一,要组织大家学好用好第十版新冠诊疗方案,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培训。三年疫情,基层医务工作者日夜奋战,前期主要“以防为主”,现在他们迅速转化角色“以治为主”,“治”的时候就要注意质量,尤其要注意对新冠症状的诊断,包括居家治疗、合理用药,还有中医药的治疗,特别是早期重症的识别以及转诊的路径,都要加强学习和掌握,学以致用。国家卫生健康委也正在委托中华医学会制定基层诊疗与服务指南,近期应该就会发布,下一步将组织基层医务人员加强这一块的培训,提升能力。 第二,要充分发挥县域医共体、远程医疗的作用。加强牵头医院下沉带教和结对帮扶力度,特别是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有病房的,可以做一些重点带教。在规范诊疗和抗病毒药物使用等方面,定点医院的经验比较多,要安排经验丰富的医师对基层医务人员进行具体指导。 第三,要发挥村医乡医人熟地熟优势。全面动态掌握居民健康,对重点人群做到“早发现、早处置”,实现非药物治疗,比如氧疗、营养支持、补液等治疗和指导。我们知道抗病毒是没有什么特效药的,但是早期发现和使用一些抗病毒药物是有用的。所以,要加强合理指征用药和早期的识别,早期要使用小分子抗病毒药物。同时,要特别关注基础疾病的诊疗,我们都知道,基础疾病如果不稳定,也是新冠重症的高风险因素,所以不仅要关注新冠感染,还要关注基础疾病的治疗,使治疗能够达到比较好的效果,以满足群众对医疗的更好需求。 第四,我国地域辽阔,特别是农村地区,一些村乡医掌握了一些很好的中医药使用办法,中医更讲究辨证施治,在不同地域和不同人群,中医用药的方式、方法都有差异,所以我们鼓励因地制宜地充分利用当地优势的中医药资源去治疗和支持,改善新冠病症。 村(居)民委员会及其公共卫生委员会正在开展哪些工作? 从我们村的实际情况看,村民委员会对本村的疫情负总责,下设公共委员会落实具体工作,由我兼任主任,成员还有村委会专职人员、村卫生室负责人、家庭医生团队等,主要工作包括防疫政策宣传、家庭医生签约、重点人员服务,协助开展疫情处置工作。现阶段,我们最大限度地发挥基层服务能力,对接医疗资源,开展“五到家”服务。 一是送医到家。禹庙村每个微网格都有一个由微网格员、家庭医生组建的3~4人服务团队,开展双向联系、在线问诊、上门服务。开通了“村—街道—村”三级诊疗绿色通道。具体来说,村卫生站配备抗原检测试剂、退烧药等物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门诊就近提供诊疗服务,区中医院为我村重症人群提供对口服务。 二是温暖到家。我们对老幼病残孕等重点人群底数持续更新,建立春节返乡人员台账。除此之外,还组织微网格员和家庭医生对重点人员“一对一”包保联系,每周联系不少于2次,同时开展“敲门送温暖”行动,发放中药汤剂6000余袋。 三是预防到家。我们村设置了流动接种点,为行动不便的人群提供便民接种服务,村里60~79岁老人加强针接种率达到了95%,80岁以上老年人加强针接种率现在已经达到了90%以上。 四是互助到家。我们开展“药品互助帮帮团”活动,设置爱心药品分享箱,倡导村民共享药物,把家里多余的药物都拿出来,放进去按需取用,放入整盒退烧药,需要的人拿几颗或者拿一板,大家相互帮忙。在这一过程中,村民素养也提高了。 五是宣传到家。我们通过宣传栏、微信公众号、村村通广播等载体,开展科学用药、居家康复等防疫知识宣传,重点是依托邻里微信群,邀请家庭医生进群科普、咨询答疑。线下对老年人实施上门宣传,发放宣传资料,提高个人健康意识。 如何第一时间满足农村空巢老人的紧急就医需求? 在当前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形势下,我院充分发挥医疗卫生服务网底作用,湘潭市雨湖区正在推行“基层扁平化治理”,以300户左右为一个区块,全区共设置326名区块治理员,2800余名干部全部下沉区块分片包干、包户到人,我院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积极参与。 目前,我们对村卫生室实行一体化管理,将村医纳入到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中,共同加强重点人群分类管理。通过摸排,发现长城乡服务人口57646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7327人,其中重点人群692人,次重点人群559人。一方面,结合邻里帮扶机制,我们对空巢老人坚持定期探视、每日沟通。另一方面,居民有任何需求,也可随时可以与对应的区块治理员联系,如发现空巢老人出现意外,第一时间就可以通知到家庭医生,经初步评估后,能在基层救治的就直接转到卫生院治疗,如果基层救治能力有限,就及时联系医联体上级医院进行转诊救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