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 专题专栏 > 重要专题 > 扎实做好“六稳”工作 全面落实“六保”任务 > 比学赶超
        余杭:奋力描绘共同富裕“幸福新图景”
        时间:2023-01-31 10:17      来源:杭州日报      浏览次数:

        17.jpg

        18.jpg


        禹上稻香


        19.jpg


        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


        又一个春天来临。在这年味未散、春意盎然的日子里,浙江已经吹响奋进号、擂起催征鼓——近日召开的全省“新春第一会”强调,实现共同富裕先行示范新突破,深化“扩中”“提低”改革,扎实推进公共服务优质共享,让创富活力竞相迸发、共富成果可及可感。

        奋进须回首。在“回首”中看到不同的风景、积聚不竭的动力,方能踏出“奋进”路上坚实的步伐。

        过去一年,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进百姓福祉上,余杭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5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55,继续位居省市最优行列;未来科技城范围内,无人机在天上飞,无人车在地上跑,科技创新引擎加速轰鸣;西部乡村的秀丽山水中,缕缕茶香、颗颗蜜梨成为带动乡村振兴的“金钥匙”;共富基本单元里,持续完善的基础配套让居民的生活日益便利,处处弥漫着幸福的味道……

        余杭区发改局(区委社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2022年余杭在共同富裕这条特定赛道上,一批标志性成果闪亮登场,一批机制性制度性创新摸索而出,一批重大改革方案落地见效。在这条奋力蹚出来的共富新道路上,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正在余杭一步步变成全新的现实图景。


        创新策源助推高质量发展

        站在余杭目前最高建筑奥克斯中心的顶楼,透过玻璃环廊极目远眺,西侧的中国(杭州)人工智能小镇和菜鸟网络总部,北侧的杭州西站和浙大总部经济园,东侧的梦想小镇、海创园和阿里巴巴西溪园区等,都尽收眼底。

        这片繁华景象里,处处涌动着创新创业热潮。

        过去这一年,余杭的创新实力和创业活力再次攀上新高峰:连续两年捧回浙江省科技创新最高荣誉“科技创新鼎”,25个项目进入省“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之江实验室成功纳入国家实验室体系,十大省级实验室坐拥其四,全年预计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1650亿元,获评省级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全区共有超百家企业进入数字工厂和未来工厂企业培育梯队……

        科技创新,人才是关键。2022年,余杭深入落实“鲲鹏计划”等重点人才计划,大力引培基础研究人才、领军型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做优人才引育工作,成功举办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大会等活动,落地全球青年科技人才杭州之家,余杭已累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5400余名,人才总量突破35万名。


        “一老一小”畅享舒心生活

        每天一早,瓶窑镇幸福乡里共同体就开始热闹起来。2400平方米的空间里分布着十余个活动区块,小朋友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读绘本、做陶泥、感知传统文化;老年人练书法、听讲座、享受多彩人生……“我们一老一小能在这里待上一整天。”每天都带小曾孙来幸福乡里共同体“打卡”的陈奶奶笑着说。

        老人和小孩是每个家庭最关注的对象,服务好“一老一小”,事关千家万户和社会安定。2022年,余杭区构建“一老一小”专项政策体系,深入推进幼有善育、老有颐养。

        在“舒心育儿”上,余杭涌现出仓前街道公建民营普惠托育园、之江实验室嵌入式内部办托、幼儿园托幼一体化建设等特色办托模式,多元化服务供给体系初步形成。目前,托育服务已在余杭全区12个镇街实现100%全覆盖,社区成长驿站45家,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99家,提供婴幼儿托位数4716个,每千人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托位数3.6个。

        在“舒心养老”上,余杭区去年新增持证养老护理员174人,实现每万老人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达24.29人;提前超额完成智慧公办养老院、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康养联合体建设等民生实事任务,高质量推进建设百岁幸福家12家;在全省率先试点常住老年人能力评估工作,累计完成常住老年人能力评估14.5万,进一步优化“老年人能力全省通评”应用场景。


        “扩中”“提低”建设橄榄型社会

        随着阵阵键盘声,一篇篇公众号文案在软文编辑小陈手下渐渐成型。这份“坐在家里”的工作,是他通过余杭在“浙里办”上线的“新业态灵活就业服务应用”找到的。借助该应用服务,他已为 40多个品牌提供文宣服务,平均每月有近万元收入。

        这个由余杭区创新开发推出的数字化应用场景,包含招聘求职、技能提升、政策服务等功能,实现对“小零工”的“大就业”管理,该应用场景入选全省数字社会第七批案例集。

        千方百计保障重点群体就业,是让“扩中”“提低”基本盘扎得更实的路径之一。

        瞄准增收潜力大的“扩中”重点群体,以及收入水平低的“提低”重点群体,余杭确定“扩中”“提低”行动方案,既在“共性”维度提出促就业、拓渠道等八大路径,又在“个性”层面围绕现阶段重点关注的九类群体,推出差别化收入分配激励政策。

        例如,针对困难群体,余杭构建多层次大救助体系,“兜”住困难群体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通过精准救助逐年稳步提升其生活水平。针对高素质农民,余杭加快构建“系统化、专业化、规范化”培训体系,提升其就业创业能力、科学文化素养。


        加快推进强村富民集成改革

        说起笛子,必提余杭中泰。全球85%的竹笛产于中泰,这里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竹笛之乡”。中泰竹笛产业的核心地紫荆村,近年来通过开展苦竹林培育升级、竹笛制作技艺创新、文化创意产品等多元化产业,着力做好“竹”文章,撬动起年总产值3.4亿元竹笛产业,村民收入大大增加。

        而说起稻子,则要提禹上稻乡。“禹上稻乡”项目位于余杭街道苕溪以北,涵盖了永安、溪塔等8个村。以3万亩永久性基本农田为着力点,余杭街道探索出一条融合大规模流转、高标准农田示范建设、良种良法推广和数智化农田管理、“8+1”飞地抱团发展等做法的综合路径,为永久性农田保护区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开辟新“稻”路。其中的核心村永安村2022年1-12月共实现经营性收入505万元,是2017年全年29万元的17倍。

        一支竹笛一项非遗技艺富裕了小山村,一片稻田激活了曾经的“经济薄弱村”,在余杭,强村富民集成改革全域推进。

        过去一年,余杭区先后出台“强村兴业富农三十条”“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十条”等政策,深入推进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和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全省试点,全面探索农村集体资源市场化运营,切实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2022年前三季度,余杭全区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5.51亿元,村均385万元,全面消除经营性收入100万元以下薄弱村。

        此外,在省市6种共富工坊基础上,余杭因地制宜增设乡创人才式、科研转化式两种新类型,形成以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为引领的余杭“八式”工坊建设矩阵。去年,全区共打造各类“共富工坊”55个,星级“共富工坊”33个,吸纳低收入农户就业3000余人,人均月收入增加3000余元。


        探索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前不久,余杭未来科技城传来消息:继“修正药业”生产研发基地落户瓶窑后,未来科技城与瓶窑的又一共富项目正在推进中。未来科技城企业计划在瓶窑镇西部偏远地区开发亲子游类项目,串联杭州国家版本馆、良渚古城、樱花谷,进一步整合、盘活瓶窑的农文旅资源,助力当地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

        近年来,为进一步缩小区域差距、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作为余杭区重点产业平台的未来科技城与西部五镇建立1+5“山城协作”共富机制,通过导入先进产业、高端人才,布局创新平台、产业项目,深度激发西部五镇产业发展活力。截至2022年10月,未来科技城已向西部五镇输送了近30个未来科技城重点项目。

        区域协调发展的探索,余杭早已延伸到区外。

        2022年是余杭和柯城两地“山与海”协作走过的第20个年头。随着山海协作升级版的打造,两地围绕产业合作、平台共建、飞地经济、乡村振兴、社会事业、消费帮扶等内容全方位携手。余杭还从各部门选调优秀干部,赴柯城挂职,为续写山海情贡献才智。

        发挥人才的力量,助力区域协调发展,余杭还有很多尝试。作为崛起中的人才高地,余杭以“探索人才助力缩小地区差距新路径”为目标,创新推出人才“双向双创”发展新模式,即“从单向帮扶转向资源互补、从博弈竞争转向合作共赢、从外部推动转向内在驱动”的“双向”新机制,走出“人才跟项目、研发成网络、产权进市场”的“双创”新路径,实现省域范围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的互联互通,为有效缩小地区差距提供共富样板。


        共富基本单元建设“多点开花”

        未来乡村、未来社区和城乡风貌样板区,是承载着老百姓安居梦的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

        2019年,黄湖镇在省内率先提出未来乡村实验区概念。三年多来,黄湖镇青山村系统推进未来乡村建设,以龙坞水库的一湾碧水为着力点,在未来村民、村居、村业、村文、村治五大场景不断探索实践。青山村不仅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还在2022年入选浙江省未来乡村名单。

        位于余杭五常街道的南滕未来社区,充分利用国内最大TOD上盖物业特色,实现地上地下一体化开发,同时聚焦居民需求与区域协同发展,打造智慧轨道型未来社区,成为浙江省第二批全域类未来社区组成部分及第四批新建类未来社区中的试点项目。

        过去一年,余杭全面推进共富基本单元建设。截至2022年底,“禅径寻农·径鸬”县域风貌区、瓶窑老街传统风貌区、梦想未来城市新区风貌区等3个风貌区获评省级城乡风貌样板区;良渚文化村社区、翡翠社区、葛巷社区、南滕社区、里窑社区、太炎社区等6个社区获评省级未来社区;径山村、南山村、青山村、永安村、新港村等5个村获评省级未来乡村;省级样板数量均位列全省第一。

        以“建设城市新中心 打造五星幸福体”为载体,余杭大力实施“上统下分、强街优社”、社区公共服务优化提升、强村富民集成改革推进、社区应急体系建设、“五社联动”提质增效、社区除险保安护航攻坚行动等“六大攻坚”行动,不断增强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共享

        近来,在余杭区闲林街道上班的王先生养成了一个新习惯——漫步闲林港多彩运动公园。这个嵌入式体育公园由河流交汇处的闲置地块改造而成,在原有空间的基础上打造羽毛球场、滨水健身步道、景观栈桥等场地,现已经成为了周边居民运动健身、休闲娱乐、赛事活动等好去处。

        当下,余杭正加快推进国际体育中心“一场两馆”建设和镇街全民健身中心,推动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着力形成供给丰富、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10分钟健身圈”。目前,余杭现有镇街级公共文体服务中心5处、嵌入式健身场地135个,全区有1244处健身场地面向公众低免开放。

        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余杭通过多种有力举措,将各类优质公共服务送到老百姓家门口。

        医疗服务持续提升。充分发挥浙大一院总部资源,余杭全区现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近500家,优质医疗资源越来越丰富;持续深化医共体建设,每年派驻专家5000余人次下沉基层分院;积极开展“上车即入院”项目,急救时间平均提前8-12分钟。

        教育资源不断丰富。2022年投入使用教育项目19个,新增学位13810个,全区新开工学校19所,超额完成省、市级民生实事项目。 

        交通出行日益便捷。2022年,杭州西站枢纽投入使用,104国道、320国道实现双向通车,运溪高架匝道等建成通车,地铁3号线一期、4号线二期、10号线一期开通。

        人居环境渐趋完善。余杭完成瓶窑镇桃源小区、余杭街道金源公寓等老旧小区改造项目4个,面积约11万平方米。


        构建共富型大社保体系

        通过社会保障制度进行合理的社会财富再分配和强化互助共济功能,是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

        社会保障全覆盖。余杭在全市统筹安排下实现提前完成全区国统系统全面切换上线,积极落实社会保险提标提质各项举措。2022年,余杭区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1.12万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为99.65%。

        民生服务全布局。描绘余杭区社保经办地图,建成“121253”社保经办授权服务网点标准化格局,实现47项社保业务就近办,提前完成2022年区级民生实事项目;同时多点布局工伤联网结算,积极扩大工伤保险联网结算定点医院签订范围,有效缓解工伤人员就医垫资的经济压力。

        市场主体全保障。全面落实“缓、减、返、补”等各项政策,2022年,累计受理520余家单位缓缴社保费8017万元;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惠及企业14万家,减负3.86亿元;发放稳岗返还2.08亿元,一次性留工培训补贴1.98亿元,全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文化建设推进精神富有

        2022年底,一条令人振奋的消息刷爆了余杭人的朋友圈——由我国单独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径山茶宴”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入选人类非遗,向世界展现余杭独有的文化魅力。

        径山茶是余杭文化的“金名片”、乡村振兴的“金钥匙”、共同富裕的“金叶子”,余杭正在全面推进径山茶的品牌化、数字化、规模化、品质化、融合化建设,真正让茶产业成为余杭的富民产业。

        于传承中弘扬,是余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一贯做法。利用农村文化礼堂、非遗展示馆、传承教学基地等场地,举办非遗展演展示、文化赛事活动、研学实践等活动……借多平台、多渠道的传播方式做好文化传承与焕新工作,余杭持续擦亮文化金名片。

        2022年,集图书馆、文化馆、非遗馆、小百花越剧艺术中心、余杭苕溪大剧院、文旅大数据中心等功能场馆于一体的余杭文化中心正式落地;杭州国家版本馆(中国国家版本馆杭州分馆)于良渚古城遗址东侧华丽亮相;杭州西站枢纽投入使用,嵌入建设复合型文化空间。与此同时,余杭大力推进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目前已完成品质文化生活圈58个。

        “以文化人”的同时,余杭还注重“以文兴业”。2022年3月,余杭设立全省首个规模达2亿元的区级文艺发展基金,创新文艺创作引导机制,对符合导向的余杭区重点文化项目给予最高1000万元扶持资金,以期浇灌出更多百姓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助力在共同富裕道路上更好实现精神富有。


        构建共商共建共享治理模式

        在余杭径山镇小古城村,一直坚持着“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民主协商机制。村民们坚信,村里的事与人人相关,应该大家商量着办。久而久之,“樟树下议事”成了这里独特的风景线。

        由村及镇,在充分民主协商下,径山镇悄然发生变化:村民调解更高效,村级重要决策法律顾问参与率达100%,群众“烦心事”办结率达98.9%;村庄环境更美丽,建成省级最美绿道,景区村庄全覆盖,实现全域水质稳定在三类及以上;乡村产业更高质,成立“共富发展基金会”,扶持小微企业、青创客……

        如今,“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已经从一句话发展成余杭区民主协商的大品牌。2022年5月,余杭“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入选为浙江省共同富裕首批最佳实践(社会治理先行示范领域)。

        如果说,民主协商为余杭治理体系建设注入了群众力量,那么,网格智治使基层治理走向精细化。如五常街道搭建“小邻通”居民在线服务平台,将群众组织起来管好邻里、服务社区,实时解决问题1200余个。

        目前,余杭已通过基层智治综合应用迭代升级,将全量治理要素接入“全息视图”,实现了治理要素“一图总览”。

        一年春作首,万事行为先。站在新的时间节点上,推进共同富裕建设依然任重道远。

        余杭区发改局(区委社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锚定建设杭州城市新中心、争当“两个先行”排头兵,余杭将坚持以创新深化为战略核心、改革攻坚为强劲动力、开放提升为制胜法宝,大力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 、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 、“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强化均衡型有保障的服务,建设友好型有温度的社会,实现共富型有韧性的发展,努力从区域层面率先探索具有普遍意义的共同富裕路径,让老百姓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感到满意,在杭州城市新中心建设共同富裕美好图景。